乌合之众

准确的说《乌合之众》是指“The Crowd——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”,作者是Gustave Le Bon,一位1931年离世的法国作家。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,由冯克利翻译的版本。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正文只有32开的183页,而其中1-29页是Robert K. Merton撰写的读后感,所以在阅读正文之前已经有非常详尽的对于书的评论了。

读后感里对《乌合之众》的评论是非常纠结的,既赞扬了作者深刻的观察力,也批评了作者受其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。相信赞扬的成分还是要比批评的成分大得多的,其实一部书里哪怕揭示了一点潜藏的知识,那这部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,哪怕附带许多明显的错误。《乌合之众》就是这样,在短短的一百多页里,作者其实只想传达一个观点——“群体的思维和个人是不同的”。更准确的说,是群体的思维是混乱的、富含想象力的、可传染的、极端的、低俗简单的、扩大化的、矛盾的,跟文明社会里的个人相比,群体就好比是来自野蛮社会的个体。

《乌合之众》里有非常多关于上面我列举的各个形容词的描述,例如:“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,而不是一时的真实英雄”、“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定事实”、“群体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人”。尤其经典的是“群体推理的特点,是把彼此不同、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,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”,比如“受雇主剥削的苦力,立刻便认为天下所有的雇主都是剥削他们的人”。

这本书两个世纪前就已经完成了,但它所描绘的现象却不断重现着。近代近两百年来中国发生的各项运动,以及参与这些运动的农民、学生、工人、商人等等,无不是《乌合之众》里描绘的角色。他们富有激情,时刻以民族、道德为口号党同伐异,采用最野蛮和暴力的方式。他们看似有无穷的力量,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,而实际上他们不过是任人摆布的玩偶,为达到某些目的而布施的棋子。

可恨的是直到今天这样的场景仍然此起彼伏,人们并没有比一两百年前的先辈更加冷静和明白,而一些野心家还试图利用群体的这种特点,一旦风吹草动人们仍然会像暴民一样无差别摧毁一切(很多时候包括这些活动的制造者)。作为个人,在群体面前显得太势单力薄了,我们无法改变什么,甚至无法保护自己,我们能够做的,仅仅是躲避群体带来的灾难——这种灾难是自然灾难无法比拟的!